第(2/3)页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我们不是一个辩论的民族。能不说就不说,大家慢慢去体会。真理不是辩出来的,中国人不辩就好,越辩越乱。因为我们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听都有道理,但是怎么听都不见得有道理。喜欢争论吵架的人,行动力一定很差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话说得太好听的人,反而不可信;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你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很高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偏偏认为我知道,这就叫做病。很多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发表自己关于一件事的见解,先听听别人怎么说。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天道以不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而善于应对, 说话是一门学问,不能说的,宁可说不知道,或者暂时不说,等时机成熟了,别人差不多可接受了再说。 三、做事 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意思是说,我们做事情时,不必先面对最困难的那部分,先从容易的部分做起,等把容易的部分做完了,你会发现其他的部分也很容易。你要做大事,就要先做小事,把细节做好,大事自然就完成了。不要一下子就去做大事,你担不起来,而且后果会很惨 2、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无我,对万物没有欲望,能真正关怀,爱都是自私的,因爱生恨的事情我们见的也很多,但是慈从来就不生恨。 3、推、拖、拉,古人在做事的过程,“推”是推给合适的人,推来推去推给别人,就叫做礼让为先;推来推去推给自己,就叫当仁不让;“拖”是拖到合适的时机;“拉”是要拉出良好的效果。中国人用推、拖、拉来化解问题。注意两个重点,一个是不叫解决,我们叫化解,中国式管理它不太讲究解决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拖拉,可以争取一小段时间让你想一想,缓慢一下,谋定而后动,不会跟人家起冲突。 4、一个人可以柔弱,不可以懦弱。人要自居于下,耐得住寂寞,这才真正了不起。人的勇敢是最后才表现出来,不要随时随地都表现勇敢,那样树敌太多,也会很痛苦。一个修道人可以里边穿得很漂亮,但是外面要加盖一个粗布的衣服,不是财不露白,而是不愿意招摇,不愿意刺激别人。 5、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要留有余地,别把人家逼到死胡同里,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什么要装糊涂呢?这不是骗人,而是一种拘谨、一种自我约束而已。 心量如天,修道人胸襟很宽广,心量很宏大,可以包容各色各样的人,好坏不会形于色,不会疾恶如仇。以“处柔”的态度对待他人,就能避免很多怨恨。 6、人需要过三关:第一是金钱关,第二是名关,第三是利关。第一,遇到问题不要躲避,更不要硬碰硬,而应该用柔性去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第二,不要总是将烦恼放在心头,这样只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聪明人会将烦恼分解,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硬扛。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第面对人生中的诸多关卡 7、老子给了两个原则,什么叫做圣人?就是能够处无为之事,能够行不言之教。无为——不违反自然规律做事。 不知常,违反自然规律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