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不收-《过河卒之风起凤鳞》
第(3/3)页
这些决定是相当正确的,随着“尊王攘道”运动的逐渐抬头,道士们在凤鳞州的处境会越发艰难,如果不将各地道士撤回道府,恐怕会产生更多的流血事件。
但让冉鹤归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掌府大真人和掌府真人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把御三家内乱的消息上报金阙。
但随着各地道观逐渐关闭、藩主们对其下辖的郡国加强戒备,道门这个巨人看向凤鳞州的视线也完全被战争迷雾所遮盖。
兵圣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肯定每战都有危险。
没有眼睛的巨人自然是砍不准敌人的。
所以现在他们这群野草就成了道门这个巨人的眼睛。
冉鹤归和其余三十多个道士在郑主事的带领下,从凤鳞州道府所在的摄津国坐船出发,沿着和泉国、纪伊国、伊势国、志摩国的海岸一路航行,最终抵达了御三家之一的“尾张丰臣家”所管辖的尾张国海东郡。
他们的任务,就是查探尾张国如今的兵力分布、战力分配、粮草多寡等情报,并且在必要情况下,对国内的重要设施进行破坏。
在道门介入御三家地继承争议之前,所有反对凤鳞州关白相府的藩主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
而像他们这样的斥候小队,凤鳞州道府一共派出了三十支。
按理说,凤鳞州一共六十六国,三十支斥候小队完全可以侦察完凤鳞州一半的郡国,但实际上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按凤鳞州的律令规定,在行政区划上,整个凤鳞州被分为五畿七道,然后在这五畿七道的基础上又划分出来六十六个令治国,在一国之内又设立了众多的城和郡。
这里的“道”和“国”就相当于大玄朝廷地方区划中的“州”和“府”,而“城”和“郡”则相当于“县”。
在各国之间,由于区域划分的不协调,导致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国境面积相当不平衡。
举例来说,凤鳞州摄政关白的居城——秀京城所在的摄津国,其面积是旁边播磨国的四分之一;凤鳞州东北地方的陆奥国一国的面积,就比中国地方的山阳、山阴两道十六国家起来的面积还大。
在这样的区域情况下,凤鳞州道府没有将一州之的全数侦察完的能力,只能对一些重要地区派出精锐道士进行侦察。
很不凑巧,尾张国算是重要地区。
很不凑巧,冉鹤归算是精锐道士。
前朝大魏年间,辽东骑军中也有像他们这样的精锐哨探、斥候,因为这些人彻夜在外活动,所以会用一个特殊称谓来称呼他们。
夜不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