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於越续章 第046章 助攻-《摸金少帅》


    第(2/3)页

    “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我没有猜错,这个洞厅应该是一座墓地。”我讲道,“而且不像是一个小国的墓地。”

    “怎么讲?”

    春秋伊始,周王室衰微,中原的一百多个小国各自为政。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些温饱思淫逸的小国的王室开始信服墓葬对于后世子孙甚至国家兴衰的影响,开始盲目的将国兴家旺的希望寄托于王公的墓葬,并不惜花重金聘请一些民间“能人”参与墓葬的设计与建造,不少民间术士因此大发横财,其中不乏一些“国库杀手”级的人物,有不少小国就是因为造大墓导致国库空虚,被其他国家趁机搞定的。

    春秋早期的王墓,大都是“箱墓”,就是墓室四周直上直下,像箱子一样,整个墓室上方的封土重量全部由墓室中的木质柱子承受,在短时间内,这种设计的确可以聚敛大量的阴气,保证墓主尸身不腐,但时间长了却很容易坍塌,一旦有地震就更不用说了。到了春秋后期,陈国人“卞矶”发明了一种“斗墓”,地上占地面积与“箱墓”差不多,但墓室四壁却是倾斜向下的,整个墓室就像舀米用的“斗”一样,比起“箱墓”而言,“斗墓”的承重设计由柱子变成了木质框架结构,在承重能力、抗腐蚀性与抗震性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且工程量小造价低廉,除此之外,“斗墓”还有一个“箱墓”所不具备的特点,便是可以借助四壁倾斜的特殊结构让死者怨气得以快速发散,也不知道是“卞矶”真的水平超前,还是本着省时省力的初衷误打误撞,但不论如何,在那个尚无“超度”一说的年代,“散怨”这种优势对于王室宗族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此后,劳民伤财的“箱墓”被迅速淘汰,而物美价廉的“斗墓”则一直风靡到了后汉时期,甚至说中原地区的盗墓贼都将自己的行当称之为“倒斗”。

    “你是说,这是一个斗墓?”骆建芬问道。

    “这只是我的猜测,到了后世,随着中原的统一、各朝各代综合国力的提高与生产力、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道术、阴宅风水理论的最终统一,斗墓的设计理念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在道术圈子里,斗墓发散怨气这种误打误撞的功能却并未被遗忘,既然上大下小的结构能够发散怨气,那么上小下大的结构能不能封禁冤孽呢?相传唐初,陕西安康曾有一处古墓遭盗,因墓址所在地为聚阴池,故怨魂肆虐无人能治,后来一个叫柴芳的道士在正午时分指点百姓将古墓改造成了一个反向的斗墓,并在墓底放置了大量属阴的礞石粉,冤孽果然没在出现过,此后又有不少人利用相同的方法治住了冤孽。”

    事实证明,反向的“斗墓”,确实也具有相反的功能,时至明初,一种叫做“喇叭瓮”的墓穴便流行起来。但因其工程量很大,所以在具体法事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采用。

    就在此时,我忽然看到在洞厅的一角,有个黑影,就蹲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一见那蹲在地上的黑影,心头立刻掠过一抹不祥的阴云。

    这地穴本是一个墓穴,里面哪里会有什么老者,看他嘬着两腮挤眉弄眼,满头白发苍苍,实已到了风烛残年。

    “不好,这必然是一个邪祟!”骆建芬手底下极是利索,出手如风,见到那黑影自然毫不容情,先下手为强。

    说话声中右臂一抖,三柄早巳扣在掌中的飞刀送出,呜呜破风,直射向那个诡异古怪的老者。

    我正自纳罕之时,见骆建芬已经下了杀手,也自知没有退路,况且这洞庭之内绝不可能还有第三人,要说有,那就只能是绑走冶和平的人。

    骆建芬的飞刀虽然快,但是黑暗之中却没有准头,三把飞刀都脱了靶。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一看,发现角落里的黑影形容枯槁,皮肤干瘪皱褶,须眉都已白如霜雪,看起来足有上百岁之寿,便用大气吹他一口,恐怕就会油尽灯枯死在当场。

    准确的说,可能他就是个死人,因为他始终没有动过一下,就连骆建芬的飞刀射来的时候,他都没有闪躲。

    “当心啊!”骆建芬在一旁提醒道。

    我用夜鹰般的敏锐目光,向四周一扫,只见一只与这个年代格格不入的棺材躺在一旁,棺盖被打开,里面空空如也。

    墓穴中地形复杂,那老者的身后是一处光亮照射不到的死角,我怕藏着什么古怪,不敢凑近,但是冷不防骆建芬却往里面多走了两步,我忙对她叫道:“别过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