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战争借口-《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第(2/3)页

    师出有名非常重要。

    因为战争不是打架,战争双方的实力很大程度上与统治能力有关。

    即使你再有钱再有势,如果你带着一帮心怀鬼胎、离心离德的人打仗,你也不见得打得过比较弱的对手。

    尤其在古代,没有高科技通信装备,战斗单位随时会陷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如果你不能让下面的人相信你取胜的机会比较大,那么投降和逃跑甚至为了一点小利就反水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

    毕竟打仗是玩命,意志不坚定,是玩不下去的。

    如何让下面的人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相信取胜的机会比较大?

    当然是以理服人,你打得有理,士兵会比较容易相信自己会取胜。

    为什么?

    因为人的思想意识是可以受到群体意识感染的。

    比如你打仗的理由是保家卫国、报仇血恨,只要让中层将士吼几嗓子,很快大家都会感受到保家卫国、报仇血恨的气氛。

    在这种气氛之下,每一个个体都会觉得别人都有取胜之心,然后自己也会深受鼓舞。莫名其妙就觉得自己应该胜利。

    这样在战争过程中,这种信念也会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而这种约束力会在很多关键时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抉择,这些抉择可能会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在古代,一颗钉子毁灭一个王国并不是寓言,而是一些血淋淋的事实。

    当然,你的理由也可以是去抢钱抢粮抢女人,这种理由其实也挺有效,但前提是你确实实力强大,干坏事有较多成功案例,不然你莫名其妙去抢别人,别人不会拼死反抗吗?

    干坏事,士兵还是会心虚害怕的。

    除非你把钱实实在在发到每个人手里,否则谁能真的high起来呢?

    即使有一时血气之勇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在变化莫测、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军心稳定。

    有时候即使一方取得暂时性的优势,也可能因为部分将领举城投降敌方而失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人不是游戏npc,也会从根本上判断形势,也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还会为自身利益考虑。

    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道理一种信念,你保不齐他做出什么决定来。

    三国的时候,为什么曹操始终不称帝?

    因为只要他不称帝,他去打刘备、孙权就是师出有名,属于代表汉室讨伐叛逆(刘备的身份毕竟是可疑的)。

    我们现在觉得那个时候是军阀混战、三国争霸,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但对于当时普通老百姓来说,天下还是汉朝的。

    老百姓没有信息来源,很多事情都是道听途说。

    丞相叫征他当兵去平息叛乱,他觉得朝廷还是那个朝廷,造反的毕竟是造反的,所以他能踏踏实实地去打仗。

    哪怕到了现代社会,你攻击别人也得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