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人选-《谍海王牌》
庄晓曼点了点头道:“明白,之前的需要吗?”
范克勤道:“最近的来一份就好。”
“明白。”庄晓曼又答了一句,转身出了门,没一会复又走了进来,将一个文件袋交给了范克勤道:“处座,这是上一批选入前的名单。里面有一部分人已经进入训练基地了,有标注的。”
“嗯。”范克勤道:“我知道了,你忙去吧。”
等庄晓曼出去后,范克勤将里面人员的名单拿了出来。首先粗粗的看了一遍,一共是七十三个。其中六十二个已经进入了训练基地。剩下的则是没有被选中。”
范克勤主要看的,就是没有被选中的十一个人。其实,只要被看中并进入安全局培训名单的,可以说各项素质已经是达标了的。不过被刷下去的人,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家庭成分就是重要的一项。比如说家里就老哥一个的,并不保险。
当然,不是说对方肯定有问题,这个年头家里亲戚全死光了的,真的不能说是少数,战争年代嘛。可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家里就剩老哥一个了。另一个人则是双亲健在,并且就在本地。你说那个更加保险?肯定是后者,一查就能查明白。
还有的,就是家里面有亲戚或者是朋友,有汉奸嫌疑的。比如说你某个远方表亲,在伪政府里做事。和一个身家清白的人,让安全局选择。那也同样会选择身家清白的那个。但不是说,你有亲戚在给伪政府做事,你也同样就是有问题的。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为什么不选择选那个更加清楚明了的呢?
当然,其中还有比较复杂一些的。比如说,一个人家里双亲在本地生活。但是有一些亲友也确实在伪政府里做事。你要说他也有问题吧,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双亲在本地。甚至是还有老婆孩子也在本地的。甚至能够证明那个在伪政府里的亲戚,基本不可能联系过你。
毕竟你就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早就不来往了。这种人其实也是比较靠得住的。你不是能说人家八竿子远的一个亲戚有汉奸嫌疑,但这个人也一样有问题。甚至是那个看似汉奸的亲戚没准是被逼的,有重大的策反成功率呢。如果是这样,指不定对方可能还会立上大功呢。对不对?
但话说回来,安全局在有更好的选择,如:身家完全清白的人做选择的时候,那不好意思,你也只能被淘汰了。
范克勤现在找的,主要就是后面这几种人。即: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安全局在调查了对方的身家后,选择了更加保险的人,淘汰掉的那种。
范克勤将剩下的名单,以及附在一起的档案资料详细的看了一遍,最后他相中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卢石。今年三十一岁,别看岁数不大,但却是个老刑侦了。倒不是说范克勤上一辈子也是刑侦出身就看中了对方。而是说,他要的先期的一个重要的秘密联络官,最好有反侦察的能力。
而这个卢石,十六岁就在上海的中区巡捕房供职,之后本想一直在那干下去,但是二十五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得了一场大病,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大医院都没治好。但卢石还是个大孝子,就把父亲带往英国看病,结果他父亲可能是天命该着,船只刚刚靠岸,还没登上伦敦的土地呢,就一命呜呼了。
在外国,人生地不熟的卢石,也不能说把自己父亲再运回去啊。人不就臭了吗。只能找人,花钱将父亲火化了。
但是欧美那个地方,崇尚的是死后埋入教堂或者是家族的墓地当中。结果卢石只能把本来治病的钱,开始找人,寻找能够让父亲风光一些的火葬场火化。
但是毕竟人生地不熟啊。人家要多少钱,他也没办法啊。要不怎么说,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呢。卢石本身就是个大孝子,这一点反而成为了他的弱点。
英瓜兰人什么德行啊?资本主义,海盗国家啊!!自身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我管你呢,我只要得到了好处,榨干你就行。良心是个什么东西?是以光是一个火化的费用,那就让他捉襟见肘了。
结果他父亲确实是比较风光,还弄了一个牧师,甚至是还有一个小型的追悼会。但卢石连回去的船票都买不起了。好在他有一股子韧劲,开始都不要钱,只要给点吃喝就可以给火葬场打工。并且开始学习英文。
就是这样,在三个月后卢石在火葬场打工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客户,这个人也是参加朋友的追悼会的,当时对方的马车突然坏掉了,卢石帮了他一把。这个人呢也算是随和,就在葬礼上跟卢石聊的还算是投机。
这时候卢石闷头学英文,已经能够简单的进行对话了。没办法,环境在哪摆着呢,你不学都不行。结果这一聊,才知道对方是个在伦敦挺有名气的私家侦探。卢石就跟他说自己曾经当过十年的警察,其中五年是巡警,另外几年则是在刑事组工作。能不能给对方工作。并且表示自己要的酬劳并不多。
这个私家侦探可能是真的比较绅士,毕竟卢石帮过他。是以就答应了卢石,让他来自己的事务所,给自己当个助理。但事务所有的杂活卢石也一样要负责。
卢石自然答应,他现在在伦敦本地活着虽然已经不成问题了,但中国人。讲究的是落叶归根,因此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稍微赚点钱,最终能够攒出一张船票回去就好。
如此,一连大半年,卢石就在私家侦探所上班。结果这一干,还真干的不错。毕竟是老刑侦了,实践经验根本就不缺。私家侦探所,哪怕是很有名气的,一年到头你不可能每天都有案子接吧?但是他原先是在上海中区,任何刑事案子都归中区警局的刑事组管。每天都能接好几个案子。是以谁的经验,或者说是实践能力更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