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梦日月-《大明文魁》


    第(2/3)页

    罗万化走后,不少原先反对他的朝臣们反是对着他远去的背影长长一揖。

    萧良有,林材也默然一揖。

    但也有人认为罗万化是任性之举,就因为顾宪成之前廷推阁臣时没有将他列名其中,所以他才恼怒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在这一次廷议中负气而去。

    事隔多年后,有人记起此事,称罗万化是为了避让某人,成就其位。

    但无论如何说,罗万化辞官归里后就此事没有作一字解释。

    罗万化走后,阙左门继续廷推。

    紫禁城上的天空,风云变化,转眼间暴雨降至!

    “现在仅余八名堪任官,诸公只需推举两位,在他们名下作‘正’,‘陪’二字。”陈有年看了一眼天色后,开口言道。

    漕河上,大雨。

    水驿之内,驿丞迎来了林延潮一行。

    驿丞在这条驿路见过不少致仕官员,或者授官的入京官员。

    但似乎林延潮如此年轻就致仕的二品大员,还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个。

    驿丞办事很是稳妥,虽是外面下着大雨,但他依然是让驿卒给林延潮一家人安排了干净的驿舍,还吩咐驿卒给林延潮端来热腾腾的饭食。

    而方才大雨时,林延潮虽在船上,但下船时鞋不小心踩到泥有些脏了。

    驿丞看见后立即给林延潮换上一套新鞋袜,同时命几个懂眼色的老驿卒服侍,端来洗脚的热水。

    林延潮见此也是领情,脱去了鞋袜,双脚浸在热水里。

    林延潮但觉浑身通泰,此中滋味难以形容,这一刻旅途的疲乏尽数消散去。

    “大宗伯,这水可还行?”

    “行,”林延潮点头,然后双脚在盆里搓了搓,双手则按在挽起的裤腿上,“驿丞办事很周到。”

    “不敢当,大宗伯谬赞了,服侍您老人家是份内之事。”

    看着满头白发的驿丞称自己老人家三字,林延潮笑了笑道:“驿丞在此一任多久了?”

    “三十七年了。”

    “哦?为何迟迟不得升迁?”

    驿丞苦笑道:“回禀大宗伯,几任县太爷都觉得卑职在本县驿站办差甚好,不让他任。”

    林延潮不由失笑,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驿丞请坐下说话。”

    “卑职不敢……卑职谢大宗伯赐坐。”

    林延潮与驿丞闲聊,这边驿卒给林延潮端来一盆卤水羊蹄,二人就着酒边喝边聊。

    驿丞觉得林延潮没什么架子,慢慢地话也多了。

    “这么说去年大旱没有收成,本县百姓只能靠番薯为生计!如此说来真是苦了老百姓。”林延潮叹息道,“驿丞有什么话不妨直言?不要放在肚子里。”

    驿丞心想,此人虽年轻,却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着实是真正的好官。

    于是驿丞鼓起勇气问道:“敝县看来百姓穷困潦倒,许多人一生温饱不得,似还不如嘉靖时候。卑职斗胆敢问大宗伯一句,这天下难治乎?”

    林延潮看着驿丞笑了笑,拿起羊棒骨道:“驿丞,你看这天下就如这羊骨好肉早都给啃去了,剩下难啃,筋头巴脑的肉也不多了,下面要想再找肉吃只能敲开骨头了,这也是为何天下越来越难治的道理!”

    驿丞道:“这有何难,拿个棒槌敲开来吃!”

    林延潮笑道:“正是这个道理,当浮一大白!”

    同饮一大杯酒,林延潮与驿丞同时大笑。

    说完林延潮看向驿舍之外,但见外头暴雨如注,雨声轰鸣。

    驿舍外悬挂的暖黄灯笼在暴雨中摇晃不定。

    百里之外,雨水亦落在紫禁城宫内的庭院,宫墙巍峨。

    走廊上天子正看着庭院这场大雨。

    张诚,田义,陈矩都捧着奏章站在天子身后。

    “河南,山东去年大旱,今年又是大水,南京有乱民起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啊!”天子叹道,“朕亲政这么多年,为何一事接着一事?满朝之上又有哪个大臣,真正能为朕忧心这天下,都只念着自己荣华富贵吧!”

    “陛下还请保重龙体,有王老先生与几位阁臣主持国事,大可放心。”

    “这一次重推阁臣,五十五名廷臣,有五十三人都推了林延潮,”天子的声音厚重平缓,“真可见……可见众望所归啊!你们说是不是?”

    “陛下,再多官员推林延潮又如何?但用与不用还在于圣断!”张诚接话道。

    之前王家屏为百官廷推第一,被天子打回重推,而这一次林延潮廷推第一,五十五名与推廷臣有五十三人推其,甚至与林延潮有一争之力的罗万化也半途退出了廷推,成为一段避位待贤的佳话。

    不过打回不打回,确在天子的一念之间。正德皇帝当年不也曾三度打回百官廷推。

    天子笑了笑道:“可惜众意难违,不如索性就让他试一试?陈矩你看?”

    陈矩额上渗汗跪下道:“回禀陛下,廷推阁臣,兹事体大,老臣不敢置一词。”

    “倒是个谨慎的人。”天子笑道。

    “张诚,你是掌印太监,还是你来说!”

    张诚想了想道:“老奴以为,陛下之圣怒如同这雷雨一般,既要无情肃杀,但过了后也要旭日普照!陛下当初准许林延潮辞官,就是告诉他用与不用都在陛下的一念之间。”

    “陛下用臣子是一句话,但不用臣子也是一句话。但凡明白了这一点,大臣们就明白了何为侍君之道了!”

    一道又一道钟声回荡在紫禁城间。

    “好一个雷雨终于停歇之时,还是要让普天之下沐浴君恩,”天子转过身来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朕虽乾坤独断,但却不是惜才之君!”

    闻此言之后,张诚,田义,陈矩一并拜下,他们心底默默道,事情总算有了了解。

    “林延潮离了京师没有?”

    “已是离京七日了。”

    “现在哪里?”

    “回禀陛下,听闻是被暴雨阻在了运河上。”

    “可听说什么怨怼之词啊?”

    “据东厂回禀,林延潮还未上疏辞官,即已告诉家人收拾行李并无声张,离京之日只是几个门生来送。席间并没有说什么话。”

    天子点了点头道:“林延潮的几个门生来送?那孙承宗来了吗?”

    张诚一怔道:“唯独就是皇长子讲官孙承宗没有来送,令他颇为……难过。”

    天子闻言微微笑了笑:“这是师生反目了吗?”

    “料想过去,或许孙承宗为皇长子讲官,自知分寸,怕给皇长子背上一个结交大臣的名声。”

    “老奴斗胆问一句陛下,为何问孙承宗呢?”

    天子淡淡地道:“林延潮若有图起复之意,必是一心结交皇长子。”

    张诚诚心道:“陛下圣明,观人以进退之间!”

    “他这一路才出了通州不远,不是怕朕的旨意追不上吧!”天子微微一笑,张诚,田义都是同笑,独陈矩没有笑。

    “王先生虽推沈一贯,罗万化,但又屡劝朕当用救世之臣,其意所指朕早已明白,就如此吧!”天子目光望着远方,肃容道:“张诚,拟旨!”

    玉音落下。

    下了一日大雨,直到了晚间时暴雨方歇。

    经过一番暴雨,河水涨溢,驿舍前但见运河边停泊的漕船星火点点,远山云雨散去,露出星斗。

    脚穿草鞋,身着葛衫外罩蓑衣,头戴斗笠的林延潮提着灯笼驻足了片刻,正巧有一走舸系在岸边。

    一时兴之所至,林延潮解了船绳,将灯笼系在船头,然后自己拿起摇橹划起水来。

    尽管蓑衣在身动作有些不便,但林延潮自孩童时就游戏江上,于袅水划船自是驾轻就熟。

    转眼间船已是离岸数丈。

    摇船片刻,但见渐渐云开月明。

    大雨过后的河水不见浑浊,反显清澈,倒映着漫天星斗,一轮明月浮在船头。

    林延潮撑船至此兴起道:“纵是一条河流也可比之沧海,正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然,若出其里。’”
    第(2/3)页